栏目:怎么买股票 作者:怎么买股票 更新:2025-10-01 阅读:39
<怎么买股票>A股市场进入对冲新时代,多数投资者仅停留在双向投机阶段?怎么买股票>
自2010年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相继推出后,A股市场告别了只能单向做多获利的阶段a股没到进场时,正式进入对冲“新时代”。伴随着可以做空赚钱的衍生工具的出现,股市从低买高卖赚差价的单一盈利模式扩展到双向投机、套利、保值等多种盈利模式并存。
不过,做空机制引入A股的时间不长,衍生工具种类匮乏,可交易标的稀少,交易制度不完善,市场运行的有效性不足,投资者的行为习惯尚未摆脱旧程式,使得大部分对冲交易仍然处在“纸上谈兵”的阶段,实际操作时存在一定困难。
因此,目前市场上大多数投资者仅仅停留在利用衍生工具进行双方向投机的阶段,且效果或多或少都打了折扣,其他形式的对冲交易,则并不能完全实施。可以说,A股市场尚处在对冲时代的“初级阶段”。业内人士指出,知易行难,但实际操作从模糊对冲到精确对冲,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案例一:市场持续无效套利也能爆仓
通常来讲A股市场进入对冲新时代,多数投资者仅停留在双向投机阶段?,套利交易是利用市场交易行为的短时无效性,针对相关标的的价差进行交易,基于在有效的市场中,不合理价差终将回归合理范围,常见的有期现套利、跨期套利、跨市场套利甚至跨品种套利。一般情况下,此类交易的风险极低,也常被市场称作“无风险套利”。不过,在A股市场上,也曾经出现过投资者实施了套利交易但面临极高风险的情况。
一位曾经任职于某期货公司的股指期货研究员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讲述了他在2010年A股出现“十月革命”时进行期现套利的“惊险”遭遇。
“2010年10月18日正好是合约新上市,首日时这个合约与沪深300指数现货价差还属于合理范围,大约在25点以内,”他回忆道:“到19日就不是很正常了,价差开始扩大,盘中一直涨,理论上超过35点就有相当不错的套利机会了,这时候买入沪深300股票,同时卖出等量,最多持有1个月就能赚5%左右,风险很小,而且很可能不用持有一个月,5-10天应该就能回到理论价差,这个收益率就很好了。”
“结果当天收盘的价差快到50点了,去掉交易成本和股票组合的误差,年化收益率都超过100%了。”他向记者展示了当时合约和沪深300指数的价差走势图:“所以我当时用模拟盘进行套利操作。不过逐一买入沪深300股票太麻烦了,只买了前50只权重股,期现总共用了总资金量的30%。”
“后面的事是我没想到的。”他带着无奈的表情继续说道:“20日收盘时价差到了61点了,我觉着怎么说也该下了,就把仓位加到60%。结果21、22日价差继续往上走,到了80多点,这时候我仓位已经加到90%了。”
“结果最高到了124点。”笔者看过走势图后插话道:“你当时怎么办?”
“没办法了,价差上了100点我就没可用资金了,只能平仓,也就是你们常说的‘爆仓’”。
“最终还是回到了20点以内的合理价差。”
“对,不过这之前在80点以上震荡了有5个交易日,50点时进场套利的投资者几乎没有机会等到赚钱。幸亏是做模拟盘,实盘的话会很惨,因为那时候你是信心满满的,肯定是重仓。”
这位研究员表示,此次套利失败主要原因在于当时股指期货推出时间仅有半年,投资者对于套利机会并不敏感,期现价差虽然远远超越了合理水平,但并未吸引大量资金涌入进行套利,资金行为没有对套利空间形成负反馈,总的来说,市场的有效性相对较差。
谈及这一阶段的市场失效时,某期货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当时期现价差不合理的现象一度引起了中金所的注意,并打电话要求结算会员动用自有资金进场套利。“那时候是典型的市场失效,因为参与者还没有这个意识”他说:“不过经历过一次后,相信未来市场不会再出现这么极端的情况。但我们的市场中仍然存在一些非理性或者非市场化的行为,比如炒概念、炒垃圾股、权重股护盘等,都会对套利交易或者其他对冲交易产生影响。”
案例二:无法实现“精确对冲”
目前A股市场中可以实现做空交易的仅有股指期货的四个上市合约,10只可融券ETF,以及278只可融券股票。对于对冲交易来说,衍生品类型和关联标的过于稀少,加之交易制度并不完善,这使得交易效果下降,甚至根本无法实施。
前述股指期货研究员表示,由于标的较少,目前在国内股票市场上的套利都属于不完全套利。他指出,在大多数套利交易中,由于套利机会通常不会持续太长时间,且套利空间一般比较小,因此利用沪深300指数期货合约与一篮子沪深300股票现货进行套利在技术上是不可行的,因为很难按比例买入全部沪深300股票。因此一直以来,套利交易者一直使用市场中为数不多的ETF作为现货组合,在沪深诞生之前,常用的有上证50ETF、上证、深、红利ETF等,将这些ETF基金的线性组合来逼近沪深300现指,不过这种套利方式无法做到精确,因为ETF基金组合与沪深300现指有差距。此外,由于股票市场是T+1,而股指期货是T+0,因此如果在交易当日就出现了平仓条件A股市场进入对冲新时代,多数投资者仅停留在双向投机阶段?,期货能平仓但股票不能平仓,也使得套利交易无法完成。
“事实上,即便在发达市场,也很少有投资者利用股票指数期货与股票现货组合进行套利,应用最多的还是期权,不过在国内市场,也只能是退而求其次了,但效果一般。”一位私募基金负责人说:“所以我们还是以双向投机交易为主。”
“用股指期货进行Alpha策略也有技术上的困难,”上述人士表示:“现在市场下跌,手中的股票跌得少,期货跌得多,股票赔钱但期货赚钱,这没问题。不过市场上涨时问题就来了。当市场上涨时,手中的股票上涨,赚钱多,同时期货赔钱,但赔钱少,总的来说赚到了Alpha。但期货交易是带杠杆的,赔到一定程度就需要补充保证金,而一般情况下你手里的股票头寸和期货头寸是分开结算的,所以你需要从总资产中不断拨现金给期货头寸以防止不被强行平仓。这时候你的现金从哪里来就是问题,如果你留足现金,那资金占用就成问题,如果你把股票平仓来补现金,两边的量就不平衡。”
从现实的情况来看,由于目前A股衍生工具仍然处于发展阶段,很多对冲交易策略应用起来并不顺利。对此,一些专业人士表示,需要继续推进金融创新,丰富衍生品种类,较为可行的是扩大融资融券标的范围,推出行业指数期货、中小板指数期货及创业板指数期货等,此外在交易制度上也应有所改变,比如实施股票T+0交易。
案例三:融券供应少想融融不到
对于A股市场的投资者而言,融券是目前能够精确做空个股的唯一工具,不过这一工具还存在着几个明显缺陷:一是可融券标的较少;二是个券供给量少,可容纳资金规模小;三是融券成本较高。
前两个缺陷对于对冲策略有很大限制。目前沪深两市可融券的标的有278只股票及10只ETF基金,融券市场规模仅有27亿元,这导致融券投资者无法在理想价位下融券,而对于大部分个券来讲,根本无法做空。
用友软件()在10月底爆出巨亏后连续两日跌停,此后横盘震荡数日,并于11月13日大幅反弹逾9%,无论从技术或从基本面来讲,当时的价位非常适合建立空头仓位,无奈该股并非融券标的。
更为典型的例子是前不久发生的白酒股“塑化剂事件”,11月19日消息在市场上流传开来时,白酒股出现大幅下跌。一位已经开通融资融券交易的投资者向记者表示,当时他所在的券商手中持有的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和洋河股份()均已融光,自己的融券需求根本无法满足,只能退而求其次,融出重仓白酒股的易方达深,虽然最终也收获了一定利润,但相比直接融出白酒股,效果还是相差太多。
对此,某大型券商融资融券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券商开展融券业务时会准备一个专用账户,其中存有全部可融券标的,但个券数量在不同券商之间是有差异的,且都有上限,因此当客户对某只证券的融券需求较大时,部分投资者的融券需求很可能无法得到满足。
上述人士还表示,通常融资融券部门会与销售和经纪业务部门沟通,以及时了解客户需求,但出于资金及经营战略考虑,券商一般不会仅仅依据融券需求去扩大专用账户内的股票持仓。“在目前这样的市场环境里a股没到进场时,我们持有大量证券,市场下跌时会赔钱,”他说:“对于把股票完全保值的券商来说,虽然规避了下跌,但占用大量资金也是不划算的。”
当被问及转融券推出时,这种想融融不到的情况会不会好转时,上述人士表示不会有很大改善。原因在于:首先,转融券是T+1,而且存在不确定性。具体来说,假设T日客户要融券,当日肯定是融不到的,但是他可以向券商申请融券,券商接着向证金公司申请借券,证金公司再向市场借券,如果证金公司在市场上借到券,可以借给证券公司,券商也可以借给客户,这笔委托才能最终完成,但时间是T+1日。
其次,如果券商向证金公司借到了券a股没到进场时,再借给客户融券,这个时候因为已经隔了一天,客户可能对这个券已经没有融券需求了,但他还是要支付成本,而且是有一个固定期限的成本。也就是说,客户在当初申请融券的时候就要说明融券期限,根据规则,目前只有3天、7天、14天、28天、182天可选。因此,客户在申请融券的时候就要掂量,我的需求到底有多久,如果要的固定期限比较长,那可能会闲置而多支付成本,如果要的固定期限比较短,等他再想要融券的时候一旦过了固定期限就要重新去借,就可能借不到。
“这样的话就没什么意思了,”一位参与融资融券交易的投资者在了解到转融券的规则后说:“股价波动这么快,哪可能等一天!”
因此,能够进行即时融券交易的仅限于券商融券专用账户中的存量,转融券的推出虽然将在总量上增加融券供给,但对于相当一部分希望利用融券进行对冲交易的投资者来说,却是“远水不解近渴”。
三障碍影响期指对冲实战效果
股指期货的对冲策略也叫套期保值,是指通过建立与股票交易方向相反的股指期货头寸,从而规避股票交易系统性风险的投资策略。
理论上股指期货之所以能对冲股市系统性风险,是因为:第一、股指期货在价格走势上同现货指数具有一致性;第二、股指期货具有做空机制;第三、股指期货具有保证金杠杆机制,可投入少量资金就能对几倍资金量的股票组合进行对冲保值,具有很高的资金运用效率。
在这里我们主要谈谈自股指期货上市以来,我们在为有对冲需求客户所提供的服务中的一些实践经验和感想。这从某个方面反映了对冲交易在中国市场应用的一些具体困难。
总的来说,对冲交易按动机分有两种:一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一种是以套期保值、回避风险为目的的。
以盈利为目的的对冲交易目前主要就是套利交易,套利交易的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有效回避市场的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同时在市场形成的初期有一定的利润空间,股指期货目前在中国市场是新兴市场,所以在初期是有一定的套利空间的,但随着市场机制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套利利润空间理论上是会逐步减少的。
目前主要的套利方式是通过股指期货和ETF的套利交易来进行的。通过ETF可以有效解决多个股票有同时开仓需求导致的成交结果波动范围大,从而引发的不完美对冲的问题,由于套利交易自身的特性决定了利润相对有限,所以不完美对冲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利润。但是ETF的算法和交易流通状况也会很大程度上造成不完美对冲A股市场进入对冲新时代,多数投资者仅停留在双向投机阶段?,从而影响利润。
对于以风险回避为目的的对冲交易,主要是手里有现货也就是有股票的投资者和投资机构,为了在熊市中保值和牛市中锁定利润所采用的手段。从我们在A股市场的实际操作经验来看,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一些投资者和机构在进行保值时缺乏一定的耐心和信心。因为保值不是一种逐利行为,市场一旦下跌趋势出来以后,在很长的时期内是不会改变方向的,直到有新的多头力量足够强大到能从根本上去和空头力量抗衡。有些投资者和机构缺乏足够的耐心,在短期没有见到一定的利益就决定取消对冲账户的运作并停止对冲。在2011年我们给一些客户提供了进行中长期对冲的建议和具体操作方法,但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只有少数客户坚持了方案。但是事实证明,在这一年多的漫长时间里,趋势也向我们展示了他自身的力量,同时展示了股指期货作为对冲工具的必要和强大。另外,我们也遇到过最初以对冲回避风险为目的,但是最终转化为自主投机以盈利为目的的客户,这就偏离了最初的目标,过度交易和赌博投机意愿在不知不觉中最终导致不但没有实现为现有资产进行保值的目的,反而增大了亏损。
第二,对于一些自己进行套保而没有委托一些专业研发机构进行套保的投资者会遇到一些技术性的问题,如套期保值到底保多少,以及什么时候保。
保多少主要可以通过对个股的beta值的计算来获得,股票beta值表示投资组合对系统风险的敏感程度。目前国内网上的beta值很多地方都提供也可以查询,但算法和周期都各有不同,所以对结果的影响是存在的,在算出了个股的beta值后需要针对投资组合进行个股的beta值比重分配,分配的方式有很多,对于对冲效果的影响也是存在的,然后计算出投资组合的beta值。再根据组合的beta值结合整体市场市值计算出需要的对冲合约数。目前这一整套对冲的体系和流程在国内还需要时间去赶上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程度。
知道保多少了,那么什么时候保呢?困难在于对对冲工具也就是股指期货研究的不够。对于工具的不了解直接导致对冲的效果,由于针对对冲工具的认识不够和没有完善的交易方案和风控方案也导致无法精确定位对冲点位。近几年发生的一些机构在航空油上盲目对冲导致巨额亏损的案例仍然让人心有余悸。
第三,最大的困难存在于这个大的金融体系里。信息的不对称和制度的不完善。政府监管部门和上市公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上市公司为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有动机隐藏信息或制造虚假信息,规避监管。总的来说,我国相对于金融体系发达国家在公司信息的发布和准确性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此外,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也不对称,机构投资者与散户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等等,这些信息不对称造成了市场的有效性相对低,投资者无法有效对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