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正规股票配资平台  作者:怎么买股票  更新:2025-11-28  阅读:3

<怎么买股票>中国六大地方猪种分类解析:华北型猪的分布、代表品种与生物学特征

根据我国猪种的起源、外形、生产性能、分布,以及品种所在地区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农业生产和和饲养管理条件,我国地方猪种划分为华北、华南、华中、江海、西南和高原共六大类型。

一、华北型

1、分布和地区特点

华北型猪分布最广,主要分布在淮河、秦岭以北,包括东北区、蒙新区;

气候干燥寒冷,地多人少;

作物以杂粮为主,粗料多,精料少,有放牧养猪习惯;

养猪多采取放牧或放牧与舍饲相结合,农家一般采用吊架子肥育。

2、代表猪种

东北民猪:主产于东北及河北等省。

八眉猪:又称泾川猪、西猪,中心产区分布于甘肃、宁夏、陕西、青海、新疆、内蒙等省区。

黄淮海黑猪:包括淮猪、莱芜猪、深州猪、河套大耳猪,分布在黄河中下游、淮河、海河流域。

汉江黑猪:包括黑河猪、铁河猪、铁炉猪、水河猪、安康猪地方品种,分布在陕西南部汉江流域。

沂蒙黑猪:包括沂南二茬猪、莒南猪,分布在山东临沂地区。

中国地方猪种分类_华北型猪种特点_地方品种

3、生物学特征

体型较大,各品种间体型差异较大,分大、中、小型猪。腰背窄而较平地方品种,四肢粗壮,头较平直,嘴筒长,便于掘地采食;耳大下垂地方品种,额间多纵行皱纹 抗寒力强,华北型猪皮厚多皱褶中国六大地方猪种分类解析:华北型猪的分布、代表品种与生物学特征,毛粗密,鬃毛发达;背毛绝大部分为全黑色,冬季密生绒毛,抗寒力强。

繁殖力强,性成熟早,产仔数多肥育性能中等,前期增重缓慢中国六大地方猪种分类解析:华北型猪的分布、代表品种与生物学特征,而在肥育后期增重很快。

胴体品质:瘦肉率较高达45%以上;屠宰率较低,一般约为60%-70%。肉色鲜红,肉味浓厚,肌内脂肪含量高。

4、特别介绍:东北民猪

①优点

繁殖率高; 肉质好,肉质坚硬,肌肉鲜红,肌间脂肪含量高,无PSE和DFD猪肉; 抗逆性强:民猪在零上30℃和零下28℃的气温下仍能正常生产;发病率和病死率也比瘦肉型猪低23%和20%。

耐粗饲,在日粮粗纤维含量 8%的情况下,对粗纤维的消化率比外种猪高27%。

地方品种_中国地方猪种分类_华北型猪种特点

②生产性能

育肥性能:经过选育和改进日粮结构,民猪233日龄体重可达90公斤,日增重495克,瘦肉率为48.5%,料肉比为4:1 。

繁殖性能:公母猪6~8月龄,体重50~60公斤即开始配种,窝产仔数14.7头,活产仔13.19头。

二、华南型

1、分布及地区特点

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南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气候湿热,雨量充沛;植物终年生长,青饲料丰富,精料以谷物为主,缺乏蛋白质饲料。

2、代表猪种

广东大花白猪;滇南小耳猪;海南文昌猪;两广小花猪;广西陆川猪。

华北型猪种特点_中国地方猪种分类_地方品种

3、生物学特征

体躯特征:短、矮、宽、圆、肥,骨骼细小;背腰宽阔下陷,腹大下垂,臀较丰满,四肢开阔粗短,从幼年到成年体型都肥满;头较短小,面凹,额部皱纹不多且以横纹为主,耳小直立或向两侧平伸;毛稀,多为黑白斑块,亦有全黑被毛。

性成熟早,繁殖力中等;饲养水平较低,多以放牧为主;生长缓慢。

中国地方猪种分类_华北型猪种特点_地方品种

胴体品质:瘦肉率低,脂肪率高,超过40%。

4、特别介绍:陆川猪

①显著特点

属小型脂肪型品种,早熟易肥;繁殖力高,经产母猪产仔数为12.42头,仔猪成活率93%。

肉质好、肉嫩味鲜。耐热、耐粗食,抗逆性强,适应南方湿热高温的气候和缺乏精饲料的饲养条件。

遗传力稳定,杂交优势明显 。

地方品种_华北型猪种特点_中国地方猪种分类

②生产性能

生长性能:160-180上市,活重61公斤,平均日增重400多克,屠宰率71.83%,胴体瘦肉率38.01%,背膘厚2.92cm

繁殖性能:母猪平均发情日龄126.1天,初配日龄6.5月,体重40-50公斤。初产母猪平均窝仔数8-11头,经产11-14头。

三、华中型

1、分布及地区特点

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和珠江之间广大地区;气候温和,青绿饲料丰富,农业发达,水稻,小麦、玉米和豆类都有种植,农副产品丰富;养猪数量多,几乎全为舍饲。

2、代表猪种

湖北监利猪、湖南宁乡猪、浙江金华猪、江西萍乡猪等;大围子猪;华中两头乌猪;

华北型猪种特点_中国地方猪种分类_地方品种

3、体型特点

体型中等,比华南型大;体貌与华南型相似;四肢较短且疏松,背宽下凹,腹大下垂;被毛稀疏中国六大地方猪种分类解析:华北型猪的分布、代表品种与生物学特征,毛色多为黑白花;乳头为6-7对。

4、特别介绍:华中两头乌

生产性能

6月龄前生长快,成年体重:公猪99千克,母猪93千克。产仔数:初产7-8头,三胎以上11.3头。肥育期日增重413-428克,75千克屠宰率71%,瘦肉率41%-44%。

中国地方猪种分类_华北型猪种特点_地方品种

四、江海型

1、分布及地区特点

长江中下游沿岸以及东南沿海地区;属于亚热带,气候温和,人口稠密,农业发达,自然条件较好;由华北和华中两大类型猪种杂交育成,所以猪种间差异较大;毛色自北向南由全黑向黑白花过渡,体形也大小不一。

2、代表猪种

太湖猪、陕西安康猪、江苏姜曲海猪、湖北阳新猪、浙江虹桥猪

地方品种_中国地方猪种分类_华北型猪种特点

3、体型特点

头大小适中,额较宽,皱纹深且多呈菱形;耳长大下垂;背腰较宽,腹部较大;骨骼粗壮,皮多有皱褶。

4、特别介绍:太湖猪

地方品种_华北型猪种特点_中国地方猪种分类

①优点

太湖猪性成熟早,母猪初次发情为64天,比国外猪种早100日龄。 太湖猪初情排卵数平均11.16个,成年平均28.16个,比国外猪种平均排卵数多6.67个。

胚胎死亡率低,梅山猪在妊娠30天胚胎存活率为85-90%,而大白猪为65-70%。

产仔数高,太湖猪初产母猪平均产仔12.11头,经产母猪15.3头,比国外猪种多4-5头。

中国地方猪种分类_华北型猪种特点_地方品种

泌乳能力强,哺乳性好。太湖猪60日龄平均共哺乳403.92Kg,而国外母猪为208.8Kg。

②生产性能

太湖猪在25-75Kg阶段,日增重为439g,每公斤消耗精饲料4Kg,青饲料3.99Kg。6月龄公猪体重47.56Kg,母猪49Kg。

太湖猪上市体重75Kg,屠宰率65-70%,瘦肉率39.92-45.1%,脂肪占28.39%,皮占18.08%,骨占11.69%。

五、西南型

1、分布及地区特点

分布于四川盆地,盆周山区及云贵高原,地形复杂,但以山地为主。

气候温暖,雨水、云雾多;湿度大,日照小,农家养猪以放牧为主。

该地区的猪饲料条件丰富,可形成体形丰满、早熟易肥的肉脂兼用型猪。

2、主要猪种

荣昌猪、内江猪、成华猪、乌金猪、贵州关岭猪、云南保山大耳猪。

3、体态特点

西南型猪种毛色多为全黑和相当数量的黑白花(“六白”或不完全“六白”等),但也有少量红毛猪。头大,腿较粗短,额部多有旋毛或纵行皱纹;乳头多为6~7对,产仔数一般为8~10头;屠宰率低,脂肪多。

4、特别介绍:荣昌猪

①分布及概况

全国三大地方猪种之一,享有国宝级的待遇。主产于重庆荣昌和四川隆昌两县,后扩大到重庆和川南地区,并向全国20多个省、市推广。产区地处亚热带,温暖多雨,农作物产品丰富,青饲料利用较多。

②体型特征

带眼镜的熊猫猪,除头部有黑斑外,全身白色; 头大小适中,面微凹,耳中等大、下垂,额面皱纹横行、有漩毛;体躯较长,发育匀称,背腰微凹,腹大而深,臀部稍倾斜,四肢细致、结实;鬃毛洁白、刚韧。

③优点

耐粗食,适应农区青饲料和糠麸等农副产品多的饲养环境;杂交配合力好、遗传性能稳定;瘦肉率较高、屠宰率为69%,瘦肉率42-46%;皮薄肉嫩、肉质优良、鬃白质好。

④生产性能

生长性能:八月龄时,体重可达90Kg,日增重450克;繁殖性能:公猪5-6月龄时可开始配种,母猪初情期平均为85.7日龄。初产母猪产仔数6.7±0.1头, 经产母猪产仔数为10.2±0.1头。

六、高原型

高原型猪种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被毛多为全黑色,少数为黑白花和红毛。头狭长,嘴筒直尖,犬齿发达,耳小竖立,体型紧凑,四肢坚实,形似野猪;乳头多为5对,每窝产仔5~6头;生长慢,胴体瘦肉多;背毛粗长,绒毛密生,适应高寒气候,藏猪为典型代表。

七、编外——小型猪

1、分布及地区特点

分布于中国南方交通不便的崇山峻岭之中,生态环境恶劣;饲养条件粗放,以放牧为主;长期的近亲繁殖使基因纯和程度较高。

2、代表猪种

贵州环江香猪;广西巴马香猪;海南五指山猪(老鼠猪);云南省版纳微型猪;西藏藏猪。

3、特别介绍:巴马香猪

①概况

源产于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世界上最小的猪种之一,成年体重45Kg左右;巴马香猪来源于土猪,群众称之为“冬瓜猪”、“芭蕉猪”或“两头乌”。

中国地方猪种分类_华北型猪种特点_地方品种

②优点

抗逆性好,极耐粗饲,它对饲养的环境条件和饲料条件要求不高。

肉质好,乳猪和断奶仔猪无乳腥臊等异味,7-10kg断奶仔猪屠宰率为56.62,胴体瘦肉率为50.9;个体小,基因纯合,可用作实验动物。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