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正规股票配资平台  作者:怎么买股票  更新:2025-10-31  阅读:20

<怎么买股票>ibm笔记本稳定 第十一章:从「IBM中国」到「中国IBM」的蜕变历程与历史渊源

第十一章 「IBM 中国」向「中国 IBM」的蜕变

「IBM 怀着对中国的承诺,为中国建立一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信息技术公司。它设在中国,为中国人服务,有朝一日也为全世界服务。IBM 中国公司必将会成为『中国的 IBM 公司』,成为中国经济的一部分。」

——IBM 前任总裁兼 CEO 郭士纳

「公司分为两类:一类是对这个国家有贡献的公司,另一类是对这个国家没有贡献的公司。」

——IBM 大中华区董事长周伟焜

第一节 IBM 步入中国的历史

IBM 与中国的历史渊源可谓由来已久,早在 1934 年,IBM 就为北京协和医院安装了第一台商用处理机器。1936 年,IBM 公司在上海设立了办事处,这是当时 IBM 在远东的第一个办事处。此后,虽然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IBM 被迫中断了与中国的联系,但它时刻心系中国,尤其是 1949 年以后的新中国。

IBM 进入中国市场,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战略尝试阶段(1979~1989 年)

1979 年,在中断联系近 30 年之后,IBM 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再次来到中国。同年在沈阳鼓风机厂安装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台 IBM 中型计算机。

IBM 把 1979~1989 年这段时间定义为「战略尝试阶段」,在这个阶段,IBM 一直在了解有关中国的国情和市场状况,以及从投资中学习中国市场的游戏规则。

二、战略探索阶段(1989~1991 年)

20 世纪 80 年代末期,国外的许多公司普遍认为中国的 12 亿人口是个可观的需求量,这会给它们带来巨大的利润,由此,对中国市场抱有浪漫主义的幻想。当时 IBM 总部的很多高级主管对中国市场也非常看好,认为这是个发展很快的市场,应当对这个市场进行大量投资。

1990 年,IBM 和天津中环计算机公司共同建立了一个合资企业——天津先进信息产品公司ibm笔记本稳定 第十一章:从「IBM中国」到「中国IBM」的蜕变历程与历史渊源,也是 IBM 在中国的第一次生产合作尝试,主要生产银行终端机和商业零售终端机。

1991 年,IBM 和深圳大学、香港东亚银行共同建立了合资企业——万国软件开发(深圳)有限公司,它为中国内地、香港和其他地区的客户开发软件解决方案。

20 世纪 90 年代初,全球信息行业发生变化,欧美国家经济衰退的阴影对整个电子行业造成了影响。那时的 IBM 公司为了扩展其在华业务,希望能向中国出售一批大型电脑,但是处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下,IBM 可谓自身难保,根本无暇顾及中国市场。

三、战略投资阶段(1992~1997 年)

IBM 中国公司历史_ibm笔记本稳定_IBM 中国发展历程

1992 年,IBM 在北京正式宣布成立 IBM 中国有限公司,这是 IBM 在中国的独资企业。此举使 IBM 掀开了其在华业务的新篇章,IBM 所实施的在华战略中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1993 年,郭士纳先生就任 IBM 总公司的 CEO,认真考虑如何加速在中国的投资,推动中国的发展。同年,IBM 中国有限公司又在广州和上海建立了分公司。

1994 年年初,IBM 公司的传奇总裁郭士纳先生访华,并把开拓中国大陆市场提升到 IBM 公司战略的优先地位。同年,IBM 中国有限公司首先与长城公司合作,在人民大会堂宣布合资成立长城国际,注册资本为 1000 万美元,总投资为 2800 万美元,IBM 占 51% 的股份,主要生产 IBM 个人电脑系列产品以及长城系列计算机。这一事件后来被视为 IBM 实质性地进入中国的标志性事件。北京鼎新信息系统开发有限公司是 IBM 在 1994 年 8 月和清华大学软件技术中心对等投资 220 万美元共同建立的合资企业,主要从事面向对象应用软件的开发工作。

1995 年是 IBM 中国历史上更为值得记载的一年。这年,IBM 在中国建立了 IBM 研究中心(2006 年更名为 IBM 中国研究院),这是 IBM 在国外的第 7 个研究中心和 IBM 全球八大研究中心之一,也是新兴国家中的第一个研究中心。截至 2007 年,这个研究机构的研究员数量已达到 200 名。2007 年,研究员提交并获 IBM 批准的专利申请一共有 70 件,数百篇的学术论文被全球著名的学术期刊和会议接受或发表。同年,IBM 公司还和长城公司合资成立深圳长科国际电子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 1000 万美元,总投资 1500 万美元,IBM 占 71% 的股份,主要开发、设计、组装和测试电子板卡,并为全球电子设备工业提供相关的顾问服务。

1996 年,IBM 和中国铁道部计算中心投资 100 万美元成立了蓝色快车计算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它为中国范围内的 IBM 产品提供技术和服务。这项合作无疑是最成功的。

1997 年,IBM 公司在上海浦东外高桥保税区独资成立了上海国际商业机器工程技术公司,业务是为国内和国际客户提供全面的系统备件及援助服务。这是 IBM 公司在上海投资的第一个实质性的项目。IBM 计划引进国际上最先进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和软件产品,参与上海信息产业的开发,并以浦东为基础,建立一个全国性的仓储服务网络,开展国际贸易、转口贸易及计算机产品的展销和售后活动。1997 年 3 月,IBM 与长城公司合资成立了深圳海量存储产品有限公司。注册资本是 2000 万美元,最初投资 2900 万美元,1997 年增资到 4250 万美元,1998 年 6 月再次增资到 1.12 亿美元。IBM 占 80% 股份。

四、战略融合阶段(1998 年至今)

IBM 公司在华投资行仍是这个阶段的主旋律,建立了很多投资公司。

1999 年,IBM 在中国的第一个全球服务执行中心在上海成立。同年 12 月上旬,IBM 与长城计算机集团在浦东共同建立了 IBM 租赁有限公司,该公司的注册资金为 2000 万美元,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合资租赁公司,主要从事以 IBM 软硬件及相关产品为主的租赁业务,还为 IBM 的业务合作伙伴提供信息技术开发和推广方案的支持。同年,IBM 又率先在中国成立了中国开发中心,是 IBM 全球规模最大的软件开发基地之一,也是目前跨国企业在中国最大的开发中心,有 5000 多位工程师同时进行 、、Lotus、、 等 IBM 核心五大品牌软件开发,并承担 IBM (大型机)软件的重要开发工作ibm笔记本稳定,为客户提供顶级行业解决方案。

2000 年 8 月成立的北京金长科国际电子有限公司,注册资金约为 1000 万美元,总投资金额 2500 万美元,IBM 占 70% 的股份,主要进行印制电路卡的生产。2000 年 11 月,IBM 中国公司在上海建立大规模有机芯片封装生产基地,耗资 3 亿美元。这个项目是 IBM 中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笔单项投资。

截至 2002 年,IBM 在中国拥有的分公司和办事处数量已有 11 家,员工规模超过 3200 多人,年采购额和出口额都达到了 20 多亿美元。

2007 年,于 2004 年开始筹建的中国系统与科技研发中心正式成立,目前在北京、上海、台北三地共有 1200 多位工程师,专攻系统硬件、软件管理开发、存储器、半导体技术等领域。

2008 年,IBM 中国的研发机构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共申请了 200 多项专利,发表了 450 多篇论文,出版了 9 部技术书籍。由 IBM 中国开发中心研发的 Lotus 产品已经走向世界,获得了「IBM 总裁大奖」;由 IBM 中国研究院研发的 Smart SCOR 创新的供应链解决方案,获得了「2008 全球供应链创新大奖」。

IBM 在中国的融入并不仅仅是指将 IBM 的全部业务链在中国布局,IBM 的「融入」是双向的,在 IBM 融入中国的同时,也将中国市场拉入了 IBM 的全球棋局之中。

第二节 IBM 中国化策略

IBM 的第二任 CEO 小沃森,在《父与子:IBM 的发家史》一书中曾提到过这样一段故事:20 世纪 60 年代末期,法国政府为了保护发展自己的计算机工业,曾经想限制 IBM 在法国的业务和经营,但是后来法国政府发现限制 IBM 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 IBM 的本地化策略非常好,已经使法国计算机行业与 IBM 建立起紧密的联系,甚至如果 IBM 在法国停止业务,那么法国本土的计算机行业将会受到巨大损失。

这个实例说明,本地化不仅仅是了解国情这么简单,而是要积极参与本地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那么 IBM 在中国的本地化策略又有哪些呢?

1. 产品本地化

在 IBM 未出售其个人电脑事业部之前和进入中国市场之后的一段时间里,IBM 全部 PC 产品的设计与开发都专门针对中国市场的特点而开展,以确保满足本地用户的需求。最典型的事例是:鉴于中文输入是很多中国用户使用电脑的障碍之一,IBM 投入巨资开发了中文语音输入程序,并将这个程序与 IBM 的个人电脑产品捆绑销售,受到了广大中国用户的喜爱和欢迎。

2. 服务本地化

IBM 中国公司历史_IBM 中国发展历程_ibm笔记本稳定

IBM 在中国的服务体系同样也是本地化的硕果。在发达国家,铁路早已丧失了昔日的辉煌,然而,铁路在中国仍然是国家交通的命脉,它的覆盖面是其他任何交通工具都无法比拟的。基于这样的国情,IBM 同中国铁道部计算中心合资成立了「蓝色快车」服务体系,保证了任何通火车的地方都能享受到 IBM 国际标准的服务。

3. 人力资源本地化

1992 年,IBM 中国有限公司只有一位经理是在中国当地招聘的,截至 1997 年年底,公司的 150 名经理中已经有一半以上是中国当地人,90% 的员工都来自中国内地。高层管理人员主要由外籍华人、港澳台地区人员、中国在外留学生和当地人员组成,在结构上的重点日趋向后转移。

IBM 一开始进入中国,就重视启用本地的优秀人才,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培训环境和条件。仅仅在 1996 年ibm笔记本稳定,IBM 中国公司就为它的员工提供了总数接近 14000 天的培训。此外,IBM 还注重挑选一些优秀的员工并把他们送到国外参加相关的培训。经过几年的培训,IBM 已经培养了一批既了解中国国情,又掌握 IBM 技术的高质量专业人士。事实上,IBM 中国公司一半的经理职位是由中国本地员工担任的。

4. 生产本地化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IBM 先后在北京、上海设立办事处。1992 年 IBM 成立 IBM 中国有限公司。随后的 IBM 中国有限公司又在上海、广州、沈阳、南京、武汉和西安等地建立了分公司。大部分的计算机产品是在中国生产的。

5. 在华增长的国际采购

IBM 的在华采购业务迅速增长,多年来,IBM 从中国购买了大量的用于其全球生产的零部件。1996 年的购买额超过 5 亿美元ibm笔记本稳定 第十一章:从「IBM中国」到「中国IBM」的蜕变历程与历史渊源,同年 1 月,IBM 还在深圳设立了中国采购中心,以进一步加大其在华的采购力度。

IBM 在华采购的范围非常广泛,涉及组成计算机的各种大小零件,诸如电源、显示器、五金部件、注塑件和印刷线路板等。IBM 还将其先进的技术转让给中国企业,帮助这些企业提高生产水平以达到国际标准。

6. 合作伙伴本地化

IBM 的经营理念之一是「分享」,它刚进入中国的时候借助于本地企业的力量,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典型的例子是 IBM 与长城国际建立的合资公司——长城国际、深圳长科国际电子有限公司和深圳海量存储产品有限公司。长城对 IBM 的帮助很大:长城帮助 IBM 联系深圳市政府;将工厂和渠道建立起来;理解客户的想法,使 IBM 少走了很多弯路。

IBM 与中国本地的业务合作伙伴结成牢固的合作关系,是 IBM 的中国策略之一,与当地伙伴分享资源与技术ibm笔记本稳定 第十一章:从「IBM中国」到「中国IBM」的蜕变历程与历史渊源,使 IBM 成为整个中国信息产业界的关键促进力量,在推动本地开发力量迅速增长的同时,也稳固了自身在业界的领导地位。

7. 包容中国文化的 IBM 文化

IBM 公司一个很重要的管理平台就是公司文化。2003 年,IBM 的 32 万来自世界各地的 IBM 员工讨论生产的价值观得到全部员工的认可,这个新的价值观是:成就客户、创新为要、诚信负责。仔细地思考这三条价值观可以看出,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反对这三条价值观的。

在高度强调国际化的同时,IBM 在企业内部又奉行公司文化的多元化。无论哪个国家的文化ibm笔记本稳定,只要不与 IBM 的核心价值观相矛盾,就不会受到压制。因此,中国文化在 IBM 公司里有广阔的空间来发挥作用,不用受到很大限度的束缚。

兼收并蓄的企业文化让周伟焜可以用中国的兵家、儒家思想管理外籍员工,也可以用西方思想教育中国员工,周伟焜认为从人性的角度来看,善良、勤劳、负责等好的品质是所有人的,不存在矛盾(见图 11-1)。

ibm笔记本稳定_IBM 中国发展历程_IBM 中国公司历史

Tags: